塔州中文网 - 你好塔州

标题: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百年莱卡纵览 [打印本页]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11
标题: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百年莱卡纵览
 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那我想,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国徕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

(, 下载次数: 0)

  选择徕卡,为什么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呢?也许这对不少于习惯使用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难于理解,摄影也许仅仅是一种休闲,充其量只是一种爱好。但是,对于使用徕卡的用户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选择了一种由徕卡定义的拍摄方式,甚至是一种具有某种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正如某位摄影家所言:如果丢了自己的莱卡相机,他就放弃摄影。这是因为徕卡出产的专业系列机型功能简单、质量顶级,特别是M系列机型,大都是机械构造,全手动控制。她往往可以让用户发挥极大的创作空间,并且迫使使用者更多地思考如何抓取最美丽的瞬间。而且,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不朽作品,顶级的用料、顶级的质量完全可以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她们都是可以陪伴一生的相机。

(, 下载次数: 0)
  举世闻名的徕卡相机是由德国莱茨公司(后改名为徕卡集团)生产的,她是德国最早的光学仪器生产企业之一,创建于1849年。徕卡主要生产35mm画面胶卷相机,世界上第一款完整意义上的35mm相机更是由徕卡公司生产的。在35mm相机面世以前,人们使用的相机都是木造的机身加上定焦距的镜头,快门速度无法调节,底片为大型的玻璃材料。她们体积庞大,操作困难,在拍摄时必须要架上沉重的三脚架。因此拍照多是富有人家的玩艺,更谈不上摄影创作了。在1913年,熟悉大型相机,同时沉迷使用电影机拍摄短片的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将拍摄电影片用的35mm胶片使用到相机中,从而设计出一台相当轻巧的相机。这台使用24×36mm胶卷、42mm镜头、1/40秒固定快门的相机就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135(35mm)照相机,也是徕卡的第一部相机,这种机型当时巴纳克一共制造了两台。后人称之为“原型Leica”(Ur-Leica)。可惜后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设计的相机并未能及时投入生产。从1914年到1923年间,原型Leica共制造了31台,机身编号从100号开始。

(, 下载次数: 0)
“原型Leica”(Ur-Leica)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13
 早期生产的相机

  直至战争结束后,徕卡公司才将Barnack设计的照相机投入生产,并在1925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Leipzig Trade Fair)上正式推出30台A型Leica照相机。这些35mm相机大都轻巧方便,无需像木造大型相机那样使用三脚架,它使摄影师彻底摆脱了笨重器材的束缚,以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诠释影像。而此时开始,徕卡相机正式在商场上发售。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是一手将徕卡A型相机推出市场的重要人物,后来的LTM(Leica Thread Mount,螺口型)相机都是跟随着这种机身设计一路发展的,后人为了怀念他的贡献,特别将螺口型徕卡相机成为巴纳克(Barnack)相机。

(, 下载次数: 0)
徕卡35mm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
  事实上,Leitz(徕姿)工厂自1924年开始,就在“原型Leica”的基础上制造出A型Leica(又称为Leica I型)。A型Leica配有50/3.5口径的Elmar镜头,固定在机身上无法更换,机身也没有测距装置,使用时必须目测对焦。随后,leitz公司推出了使用康普(Compur)镜间快门的I B型相机。B型Leica共生产了5年,制造出大约1500台,直到1930年出现了C型Leica,方才告终。1930年,leitz公司生产了I C型相机,她最重要的变革是可以更换镜头。同时问世的镜头是Elmar 25/2.5广角镜头,以及Elmar 135/4.5长焦距镜头。A、B、C三款相机为Leica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统称为Leica I型。

(, 下载次数: 0)
当时的徕卡C型相机报道
  1932年,leitz公司生产了具有联动测距的莱卡II型相机,又称D型。同时又生产了没有联动测距的标准型相机,又称E型。1933年生产了有慢速快门的III型。1935年生产了快门速度增加到1/1000秒的IIIa型,至此,莱卡已完全奠定了其性能和结构上的基础,此后的改进,都只是局部的事情了。1938年生产了IIIb型,又称G型,随后是IIIc、d、f型相机。1957年至1960年,leitz公司生产了螺口型徕卡的最后一种型号IIIg型。当然,徕卡早期的机型并没有介绍完,由于战争的需要以及小作坊的灵活性,其中徕姿公司也生产了许多各型号机型的改动版本。例如带“K”号专给德国军方使用的K250型,机身通常刻有“空军所有”、“陆军”以及纳粹鹰徽等符号。战后意大利、英国、瑞典等国家也小批量地定购过徕卡相机并在机身上刻有相应的符号。

  这时,徕卡M3相机已问世,而同期推出的IIIg型是为了满足原有徕卡使用者在感情上和实际上的需要。至此,徕卡机型进入了堪称传奇的M系列时代。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14
M系列相机

  徕卡M3

  徕卡相机的历史在1954年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款划时代的135相机——徕卡M3型相机以崭新的面目问世。自M3后,徕卡相继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几乎都是依循1954年时的基本设计理念而演进过来的。此时,M3也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的地位。这款机型保持着30年代以来的基本结构,我们称她是新一代的巴纳克(Barnack)相机,但是M3已经超脱了原来徕卡螺口相机的范畴,变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有极大的改进。我们来看看徕卡在1954年所推出的M3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一部135相机:

  ●第一台量产的插力式相机。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更换镜头的速度
  ●首次采用可自动出现相应框线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
  ●非常明亮取景窗
  ●便利的上片扳手
  ●机背采用可揭开设计,使得装入胶卷更加方便
  ●只用一个旋转按钮控制所有快门速度,快门速度由B门、1秒至1/1000秒
  ●具有闪光灯自动同步调节功能,闪光灯同步速度为1/50秒
  ●胶卷进程自动调校,每次装入新胶卷后都自动跳至O重新开始计数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徕卡M3在镜头上使用了细小的塞子卡在准确的位置。每次装镜头时顺时针方向旋约30度便听到清晰的“的”一声,从而杷镜头卡紧。除下镜头时,也需要按下镜头释放键。相比螺口式接口,她更换镜头的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容易损坏镜头。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16
  (, 下载次数: 0)
值得一提的是M3的取景窗,她的影像放大倍率为O.91倍,这样的放大倍率使得50mm的标准镜头成为真正的“标准”镜头。另外的创举便是有三个取景框。当装上50、90和135mm镜头时,同样焦距的取景框会自动现出。后期的经过改进的M3更是可以自选取景框以助构图。这些取景框自动矫正视差,取景准确,即使几十年后的今天,使用起来仍然相当清晰。


(, 下载次数: 0)
  徕卡M3一共生产了超过225000台,M3的序号从700 000开始,一直到大约1 206 999。期间这款机型经过了三次的小改良。第一批到785 800的M3没有框线辅助功能,同时它的底片压板采用玻璃制造。另外,早期M3的快门速度和现今的标准是不相同的,在比1/250慢的快门速度上采用的是当时欧洲规格,也就是说1/25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分别为1/100、1/50、1/25、1/10、1/5、1/2以及1秒,也就是说比现在的标准少了一级;第二批从785 801到854 000的M3加上了框线,在后来的一部分的底片压板也改成金属材质。而快门速度仍然采用上述规格;从854 001到1 206 999的第三批M3主要的改进是快门速度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ASA标准。

  徕卡M3是人类在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个极大成就,她给整个摄影界带来了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整个相机制造界从此有了设计的新方向——制造最适合摄影者使用的相机。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19
 徕卡M2/M1

  在M3推出3年之后,徕卡公司就生产出了M3的简化版——徕卡M2,M2的生产是从1957年到1968年,持续了12年的时间。M2的推出也是为了迎合部分用户的需要。先前推出的M3没有35mm的框线,但是不少人是很喜欢使用35mm镜头的,而且35mm焦距的镜头本来就是徕卡引以为傲的镜头之一。而M2的框线是35mm、50mm以及90mm,也就是说,这三组更加适合部分人的使用习惯。为了容纳35mm的框线,M2的连动测距系统也跟着调整,取景窗的倍率也变成0.72倍(这个倍率后来就一直是徕卡M型相机的标准)。

  M2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缩水。包括底片计数器变成手动复“0”,没有自拍器设计等等。这些更改也反应在价格上,据称M2的成本当时就比M3要低20%。

(, 下载次数: 0)
  M2当时也延伸了几个版本,包括采用了卷片马达的M2-M,同时受美国陆军委托徕卡公司还改良了M2麻烦的装底片程序从而诞生了M2-R。后来,徕卡甚至推出了结构更加简单的M1。M1采用没有测距器的机身,这样的设计是专供科学研究以及显微摄影使用的。在这款相机之后徕卡也陆续开发了用于多种研究目的的专用M型相机,例如MD、MDa等。

  虽然M2不如M3的优秀,可是因为她拥有35mm的框线,而且售价比较便宜,在当时也受到了许多用户的青睐。在12年间一共售出了80 000台以上。

  徕卡M4/M5/M4-2/M4-P

  徕卡M4和前面推出的M系列机型有了不少的改进,较大的是改进了装底片的方式,用户只要将底片头夹入固定的轴心即可。另一个改进是卷片的扳手,她的卷片方式和后来流行的手动卷片相机就很接近了。另外,M4新加入了一组135mm的框线,取景窗的倍率和M2相同,有自拍器,快门速度的配置完全按照现在流行的ASA标准。不过奇怪的是这些改进并没有获得较大的市场认可,M4只生产了58 000多台。期间M4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机身,例如M4 enamel或者是因为产地不同(德国、加拿大)而造成的机身差异。

(, 下载次数: 0)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0
徕卡M4

  M4的生产时间比较短,从1967年到1975年,这期间出现了M5。因此有不少人认为M4的结束生产和M5的推出有很大的关系。

  随后推出的M5是第一台加入TTL metering功能的M系列相机。TTL测光对于摄影者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用处。在以前M系列机型中都需要外加测光表(安装在机身顶部),也就是说她们都不是透过镜头测光的(Non TTL Metering)。她的取景窗和M4一样都是有35mm、50mm、90mm以及135mm的框线,同时她还可以在取景窗上看到相机的快门速度。这跨机型最受诟病的地方是机身尺寸,她比前代机型都要大上很多。M5自1971年推出到1975年,总共只生产了30 000多台,比M4还少。

(, 下载次数: 0)
  虽然M5提供了先进的测光功能,但是她还是惨遭提前出局的命运。可喜的是在20多年后,仍然有许多人喜爱M5。徕卡M5也逐渐赢回了她该有的声誉,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自1975年停产的M4以及M5的销售显然并不理想。为了迎合喜爱M4的用户的胃口,徕卡在1977年推出了M4的第二代机型M4-2。M4-2可以加装卷片马达,框线和M4一样。M4原有的自拍器在M4-2上消失了,不过这款机型安装了闪光灯热靴。M4-2上的产量更少,仅仅有15 000多台。M4-2在加拿大生产,多数是黑色机身,也有少数的银色机身。

  M4-P和M4-2的差别在于取景窗多了两组框线——28mm以及75mm。后缀P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Professional”的意思。M4-P的生产年间为1980年到1986年。她最新设计的75mm框线是为了配合在1980年出产的75mm F/1.4 Summilux-M镜头,另外,M4-P也可以配合卷片马达使用。

(, 下载次数: 0)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2
徕卡M6/M6 TTL

M6,这一台被许多徕卡迷认为是仅次于M3的相机,同时,她也几乎是连动测距相机(Rangefinder Camera)的典范。夸张一点说,她甚至可称为“相机史上最强大的连动测距相机”。M6的成功在于她在体积方面延续了M3等上代机型的传统,却又同时加入了TTL测光的便利性。另外,在徕卡M系列机型中,唯有M6采用钛金属的机身外壳设计。同时与之相配,徕卡还推出了钛金属外观的镜头——50mm F/2、35mm F/1.4、90mm F/2.8。M6从1984年开始生产,至今生产超过100 000台。在现存的连动测距相机中,我想M6的产量和销售量大概史最多的了。

(, 下载次数: 0)

  许多摄影家都认为徕卡M6和前代机型最大的差异是取景窗的倍率。M3后的M系列相机取景窗的倍率都是0.72,到了M6终于又有了改变。在1997年,徕卡推出了配备0.85倍率取景窗的M6 0.85或称M6 HM(HM指的是High Magnification),这款相机没有28mm的框线,因为她有比较大的放大倍率,所以更有些徕卡使用者就以此相机专门安装50mm以上的镜头以增加对焦时的准确性。这种机身在1998年停产,只生产了大约3 000台。原因不是不好,而是在1998年徕卡又给M6注入了新的生命:M6 TTL。

(, 下载次数: 0)
  M6以前的M系列相机都是没有TTL闪光灯测光功能的,为了适应市场需要,M6 TTL就此诞生。为了TTL的新功能,徕卡稍微改变了M6的机身。长宽没有改变,高度增加了2mm。在外观方面和原先的M6没有太大的差别,重量则增加40克。同时她的快门转盘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转动起来更加轻松。另外,M6 TTL的取景窗还多了一个圆点以表示正确曝光值。M6 TTL有0.72和0.85倍两种取景窗倍率机身可供选择。新增加了测光功能的M6 TTL据称她的测光表耗电量是比较厉害的。

(, 下载次数: 0)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6
徕卡M7

  徕卡M7可以看作是电子化的M6,这款相机是徕卡公司在2002年推出的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M7的机身采用上下盖板采用铜合金,机身骨架则采用铸压铝合金制作,外形尺寸和先前推出的M6 TTL完全一样。和以往徕卡M系列相机相比,最新的M7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电子控制的横走式快门
  ●增加了光圈优先的AE曝光模式
  ●具有快门后幕闪光功能
  ●超高速闪光功能
  ●配备了DX代码识别系统
  ●采用主电源开关设计
  ●取景窗内可显示某些拍摄信息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徕卡M7可以说是掀开了徕卡M系列旁轴机型历史的最新一页。在保持经典机型M6的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电子化改造。新增加了自动测光以及半自动曝光等功能,在不伤害徕卡迷“情愫”的前提下增加了让人惊喜的功能。

(, 下载次数: 0)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7
徕卡MP

  徕卡MP本来在1956年就已经推出了。早期的MP胶片计数器安置到机身外,这部相机没有取景框预选扳手,相机底部是快速过片构造,其它方面基本和M3一样。据称,当时MP只生产了500部左右,其中MP-2更少,只有30部左右。限量的生产甚至无法收藏家的需要,这款相机当初在市场上更是身价不菲。

(, 下载次数: 0)
  徕卡公司在2003年重新推出了MP。这款相机在技术上相比当年的MP更进步,质量更加完美,她给摄影家带来了更贴心的设计,操作更加完美。最新推出的MP又一改M7的电子化趋势,再度回到那些追求完美和自我实现的摄影家的最爱——一部纯机械的相机。在数码普及的今天,徕卡仍然有这份坚持,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 下载次数: 0)
  徕卡MP的设计是将机身回归到单纯的对焦、快门和光圈三大主轴。这些功能完全由摄影者自己来控制,摄影师完全可以依照个人的喜好以及技巧来充分展现个人的创意,而无需去钻研相机复杂的功能。MP采用全金属机身,外观和早期推出的M6几乎一样。这款相机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包括银黑相间以及全黑色的。前者有三种不同的取景窗(0.58、0.72、0.85),而全黑机身的只有0.72放大倍率的取景窗。MP采用全机械的快门设计,快门速度由1/1000秒至1秒,同时还有B门,最高闪光同步为1/50秒,和经典的徕卡M系列机械相机一脉相承。

(, 下载次数: 0)
  徕卡MP在底片回卷扳手上做了一些改进,增加了摩擦系数,可以实现更快的胶卷回卷速度。另外,在取景窗的明亮度以及取景窗内的框线的清晰度方面都比以前的M系列机型有了一定的改善。由于做工精细,因此这款机型的价格相当昂贵。只有0.72放大倍率取景窗的全黑MP售价已经达到两万元左右,不过对于担负得起摄影家或者是发烧友来说,有一部可以陪伴自己终身的相机,那些并不算什么。

(, 下载次数: 0)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8
徕卡R系列单反相机

  徕卡以M系列相机闻名于世,很多人似乎忽略了她也生产着极高品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也许正是M系列的名气大,R系列相机显然就相形见拙了。其实也难怪,在60年代以前徕卡公司在单反相机方面的研发并不是很多,可是后来随着单反相机的流行以及单反相机的众多优点,外来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徕卡的高层也意识到必需生产出自己品牌的单反相机,以免市场上见不到徕卡品牌的单反相机。从那时开始徕卡公司才加大单反相机的投入力度。

  第一部单反相机Leicaflex

  经过了长久的期待,素以M系列旁轴机型闻名于世的徕卡公司,终于在1963年推出了第一款单反相机——Leicaflex。徕卡公司随机还研发了四款R系列镜头:35mm F2.8 Elmarit、50mm F2.0 Summicron、90mm F2.8 Elmarit和 135mm F2.8 Elmarit。因为这些镜头的局限, Leicaflex的测光是非TTL的,这样的设计确实不让人喜欢。不过对于徕卡的第一部单反相机,Leicaflex的亮点也有不少。

(, 下载次数: 0)
  1/2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是她的亮点之一,这样的速度在当时来说是具有领先地位的。另外,继承徕卡M系列机型的取景窗特点,Leicaflex的取景窗非常明亮。还有一点让人关注的是Leicaflex在快门和反光板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从而大大减少了相机在拍摄时的振动。

  进一步的改良

  1968年,徕卡公司在Leicaflex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推出了一款Leicaflex SL。这款机型最大的不同是改进了Leicaflex的非TTL测光方式,转而采用由取景窗中的某一区域来测光,即所谓的Selective Metering。简单地说就是范围大一些的点测光,在取景窗中大约为7mm直径的圆这个范围内进行测光。而这个Leicaflex SL上的测光系统更进一步地建立起徕卡在单反相机领域的地位。

(, 下载次数: 0)   在机身的设计方面,SL也采用了一些新的设计,例如全开光圈测光等。另外,SL还延伸出SL MOT,这款机型其实就是多了一个可以加装卷片马达的功能。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9
 在1974年,徕卡推出了SL的后续机型SL2。SL2改进了测光灵敏度,快门速度的准确性以及取景窗中的资料显示,另外,她还重新设计了反光镜以及闪光灯热靴。和SL一样,SL2也有延伸机型SL2 MOT,只是她的产量极少,仅仅1000多部。

(, 下载次数: 2)   
上述三款徕卡推出的相机均采用横走式帘布快门并均为纯机械结构的相机,均有机内测光系统,而不像早期的M系列机型那样需要外置测光表。

  新型单反R系列机型

  1976年,徕卡公司和日本当时的美能达公司合作生产出徕卡公司的第一款采用电子快门的单反相机——R3。这款相机的电子快门速度由1/1000秒到4秒。她以美能达XE为蓝本设计,具备光圈优先的拍摄功能。另外,这款机型还将传统的测光方式和点测光结合起来,从而为摄影师提供更为准确的测光。徕卡R3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不仅仅是对于徕卡自身而言,而且对于莱卡的用户也具有一样的重大意义。

(, 下载次数: 1)   
1980年推出徕卡推出了R4,这款机型集平均测光、点测光以及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曝光锁定等功能以一身。特别是程序自动拍摄功能,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先进的了。这款相机和前面所说的R3基本上奠定了徕卡现代电子相机的基础。1983年,徕卡推了R4S照相机。随后在1987年,徕卡公司在R4身上作了一些小修小补推出了徕卡R5。

(, 下载次数: 1)   
1988年,徕卡将她的单反相机有回归到了全手动控制的时代,推出了纯机械控制的相机R6。R6与R5不同之处,除了机身是采用机械快门之外(与M6相同),整体上是根据R5的电子设备揉合M6的机械发展蓝图演变而成。R6是一部全机械式操控的单镜反光相机,而同时又能提供重点测光和平均测光以及OTF闪光等功能的相机。R6采用全金属焦平快门相机,比起R5来说,R6则失去了1/2000秒的高速快门,但却回复了1秒的快门速度。另外,R6的闪光同步同步高达1/100秒,这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29
 徕卡R6.2是徕卡R6的改良型产品,于1992年推出。她的快门和R6一样,最高快门速度为1/2000秒,闪光同步为1/100秒,这个指标虽然有些落后,不过还是可以满足普通摄影人士的基本需求。徕卡R6.2具有两种测光方式,分别为重点式测光和中央偏重式平均测光。与其它高级的135单反相机一样,R6.2具有景深预测功能,另外,它的反光镜预升装置显得很有特点——当时多数135机械单反相机并没有这项功能。在电子技术极为先进的今天,R6.2除了让人们感受到德国精密机械制造的优秀传统工艺外,实在没有什么更新鲜的技术和功能,不过R6.2良好的耐候性和坚固性以及“徕卡”这个品牌依然吸引着不少摄影发烧友。

(, 下载次数: 1)
  1992年,和R6.2同时推出的是R7单反相机,R7的推出结束了徕卡单反相机纯机械化的进程,转而继续采用电子快门。在R7面世不久后,1996年徕卡继而推出最新的R8。这款相机彻底摆脱了R系列机型一直以来的老面孔:陈旧、保守。R8的机身线条浑圆,手持把握时手感稳重,按键设计相当精致、合理,整个设计相当具有时代感。

(, 下载次数: 1)
崭新设计的徕卡R8
  在功能上,R8也相当强大。她采用微电脑控制的金属焦点平面纵走快门,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8000秒。测光方式包括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以及选择测光测光,R8还配备了完善的曝光方式。同时,这款相机的重量也大为增加,整机重达890克,一改徕卡机型的轻巧形象。随后,徕卡又在R8的基础上推出了功能更加强大的R9。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30
 徕卡纪念相机

  徕卡相机一向以其加工精致、坚固耐用、操作灵巧而著称于世。在90多年以来的发展中,许多用户对手中的徕卡相机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并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同时徕卡相机还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将精湛工艺和摄影内涵融合的起来的徕卡与其说是一个品牌,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徕卡纪念相机更是“徕卡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 下载次数: 2)  
 金色的M6型泰王纪念机是为庆祝泰王登基50周年发售的,机顶刻有泰国王室的徽标

  徕卡公司发售纪念相机始于1972年,当时是为了纪念当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奥运会。1972年首发的奥林匹克纪念机是以Leicaflex SL相机为蓝本,编号发售了1000台,另有200台只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而没有特殊的序列编号。1975年,为了纪念徕卡相机诞生50周年,徕卡公司决定在当时正在生产的机型上刻印50周年的标记,在机背上还有3位数字和“LEICA”其中一个字母组成的编号。1979年,徕卡公司为纪念徕卡相机之父——奥斯卡·巴纳克诞辰(1879年11月1日)100周年,专门发售了镀有24K金的R3和M4-2型纪念相机各1000台。

(, 下载次数: 1)   
进入80年代,徕卡的纪念机型发售得相当频繁。例如83年纪念徕卡原型机面世70周年,89年为纪念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诞生150周年以及徕卡相机诞生75周年,徕卡发表了M6的白金版纪念相机。90年代徕卡发售纪念相机有增无减,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徕卡发表了一款纪念香港回归的R6.2型纪念相机。这部相机只发售300套,其中在我国大陆以及港澳地区发售100台。

(, 下载次数: 2)  
 一直以来,徕卡纪念相机的发售频率都比较大。但据称徕卡公司前段时间已经作出决定,将严格限制纪念机型的发售,以提高徕卡纪念机型的收藏性以及增值性,还有更重要的是保持徕卡机型尊贵的地位。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31
其他徕卡相机

  除了著名的M系列以及R系列机型以外,徕卡紧凑型相机在也相当有名,这些机型体积更加小巧,功能简单实用,有些甚至是专门设计给高端家庭使用的相机。例如C1、C2、minilux zoom以及CM等。

(, 下载次数: 1)
徕卡C2
  在数字化浪潮下,徕卡公司和松下公司合作也推出了自己的机型,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浓浓的徕卡味。这些机型有400万像素的Digilux 1以及500万像素的Digilux 2等。另外,徕卡已经展出了配合R9使用的数码后背,这样一来R9就可以变身成为一架数码单反,这在135相机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创举。

(, 下载次数: 2)
加载1000万像素数码后背后的徕卡R9
  昂贵的价格是莱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干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
作者: chinak    时间: 2008-8-11 02:35
very expensive.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2:53
原帖由 chinak 于 2008-8-11 02:35 发表
very expensive.

yeah..thats right.. but good
作者: Mao    时间: 2008-8-11 03:00
来个经典的Leica M6图片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4)
作者: Joey    时间: 2008-8-11 13:22
Still the best, regardless of its price...
作者: 老尤里    时间: 2008-8-11 17:21
好专业的介绍::zt60::
作者: bulekuler    时间: 2008-8-11 19:45
经典!!!!
作者: Nick    时间: 2008-8-11 23:14
非常专业。。。
作者: Yue    时间: 2008-8-12 02:32
茂,能打住一下吗?这两天我们把关于相机的话题先放一边去。
作者: Vivienne    时间: 2008-8-13 20:53
争取过年的时候能进一架M6 0。85
MP 正式工作后就马上买。哈哈~
R9也很诱人~尤其是那1/8000秒的快门速度。




欢迎光临 塔州中文网 - 你好塔州 (https://nihaota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