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國人說話太尖刻
在參加一次商務聚會時,有一位外賓很禮貌地問一位以前就認識的中國朋友:“當你有空時,你愿意和我一起談談嗎?”那位中國人知道外國人非常欣賞直率的性格,于是很干脆地回答說:“不,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外賓對于被拒絕并不介意,但是對于中國人拒絕的方式,卻有點儿吃惊:“這個人說話欠缺一點儿修養,說話如此尖刻”。
旅居加拿大和美國期間,筆者不止一次地听到有北美的朋友抱怨說:“中國人說話太尖刻了。”開始我們并沒有在意,以為這只是個別中國人個性較強所致,或者只是有些外國人听不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而已。不過我們漸漸地發現,与我們交往的很多北美朋友,竟然都有相似的感慨与抱怨。我們很詫异地想:“怎么可能呢?!中國人以千年禮儀之邦而自豪,是世界上號稱最會委婉講話的民族。現在竟有這么多人抱怨說中國人說話太尖銳,原因何在呢?”
經過了解和觀察,筆者們發現很多平日彬彬有禮的中國人,在与加拿大、美國人交往時,并沒有學會使用北美人所熟知的禮儀、禮貌与特有的表達習慣,只是套用我們中國人的禮儀、禮貌和表達方式去交往,以至于造成了不少對于中國文化缺乏了解的人誤解。因此中外雙方文化衝突和差异的解決,一方面是外國人需要多了解中華文化和禮儀;而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自己也要了解一些外國人在交流時所特有的表達方式。詳細的內容請見我們的《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4:文化差异与衝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系列圖書。以下,我們簡要介紹一些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什么樣的話太尖銳
很多國內朋友學習与北美人交往的方式,是從外國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里學來的。例如當不同意某人的觀點時,我們會發現電影里的人物,很多時候會大聲地喊“I object to it(我反對)”、“Absolutely no way(絕對不行)”、“Definitely not(絕對不是)”等等,這些英文的語句本身,并沒有任何語法錯誤,甚至在國內的很多教科書中,也傳授類似的表達方式。電影中出現類似的表達方式,是為了將人物戲劇化和情節衝突化,因為高度戲劇化和衝突化的電影,往往最會受到觀眾的喜愛,也才會有更多的票房收入。但是如果你生活在加拿大或者美國,你會發現神經正常的外國人,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對待朋友、同事、鄰居還是陌生人,都絕對不會輕易使用上述的類似語句。如果使用了會發生什么情況呢?使用者很可能會被英語是母語的人視為“极為粗暴無禮、缺乏基本教養、說話過于尖刻”而遭人厭惡!英語中類似的表達方式,如果你我不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窮凶极惡的敵人,讀者朋友最好別用。
在加拿大和美國,表達同樣一個意思,你既不需要口是心非地說謊,但也不能魯莽無禮。你需要學會北美人的委婉而直率,學會尊重別人,即使別人是你我的對手。西方人說:“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要用我的生命去捍衛你表達思想的權利”。
如何委婉地不同意
世界上無論多么偉大的人、也無論多么完美的人,都拒絕過別人,也都被別人拒絕過。如果別人對你的要求說“不”,并不總是意味著別人不喜欣賞你、甚至憎恨你,別人只是拒絕了你現在的要求而已。同樣,你想拒絕別人的要求,無論是合理的(例如,合理但是你近來實在沒有時間)或者過分的要求,你都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聲“不”。例如,很多加拿大和美國人,一般先說一些感謝的客套話,然后再拒絕;有時他們可能還需要并給予必要的、簡短地解釋,即避免了過于唐突生硬,又能緩衝因拒絕給別人地打擊,尤其是對于那些喜歡和關心自己的人,或者別人是因為出于好心而提出建議。以下是說不同意的部分技巧:
技巧
1. 直接而禮貌的拒絕。感謝對方的提議,但是禮貌說“不”。
外賓: Do you think that you could help me practice my China? (你能幫我練練我的中文嗎?)
中國人:I'd really like to, but I am on such a tight schedule! (我很愿意,但是我确實沒時間。)
其它實踐中可以用來拒絕別人的短語:
◆ I'm sorry, but...I feel uncomfortable lending you my car. (抱歉,但是我不能借我的車給你。)
◆ I'm sorry, but...I already have plans for tonight. (抱歉,但是今天晚上我已經有安排了。)
◆ I feel terrible, but...(我感到抱歉,但是……)
◆ I wish I could help you...but...(我希望我能幫你,但是……)
◆ I'd really like to, but...(我也希望如此,但是……)
如果你認為對方的要求,侵犯了你的個人隱私或利益,你可以用以下短語回答:
◆ I'd rather not answer that, if you don't mind.(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宁愿不回答這個問題。)
◆ I'm very sorry but that question makes me uncomfortable.(抱歉,但是這個問題使我感到不适。)
◆ That question is a little too personal. I'd rather not answer it.(這個問題有點涉及個人隱私,我宁愿不与回答。)
拒絕別人時,盡量還要避免以下的用語:
◆ Are you kidding? (你在開玩笑?)
◆ You must be crazy! (你一定瘋了!)
實踐中你會發現,有些外國人在拒絕別人的時候,也會過于生硬和無禮。我們不必向這類人學習,因為無禮和愚昧的人以及修養欠缺的人到處都有,外國人同樣也不例外,而你我應當屬于优秀的人。
技巧2. 理解。先告訴對方你知道了并理解對方的觀點,然后再陳述自己的理由。
◆ I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我感謝你陳述的觀點,但是……)
◆ I can see where you are coming from. In my opinion though...(我理解你這樣說的緣由,雖然我的意見是……)
◆ I know what you mean, however...(我理解你的意思) (如果你不使用 "however", 本句還可以用來表示你完全同意、贊成對方,即:to indicate agreement.)
技巧3. 重复。重新复述(restate) 一下對方的觀點后,然后再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以便讓對方确切地知道,你的确知道了對方的觀點,而并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 I can see why you think...Canadians are just like Americans. However, because I am Canadian,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some differences.(我理解為什么你認為...加拿大人像美國人。但是因為我加拿大人,我愿意談論一些我的不同的看法)
◆ As you pointed out...China had been isolated for a long time, but that does not mean...)正如你指出的那樣,中國曾經很長時間与世界隔絕,但是那并不意味著……)
◆ I realize... that it is difficult not to stereotype other people, however...(我意識到……不以刻板思維來衡量別人很難,然而……)
技巧4. 彌補或者給与其它選擇。
拒絕別人時,我們可以做出必要的解釋,也可以給予別人以其它選擇的机會。比如說“下次如何”,雖然這只是一种禮節上的回答,不一定“下一次”就怎么樣,但是它向對方展示了你的好意,雖然這是一种拒絕。(實踐中有的人說“下次”就是“下次”,因人而异。)當然,与外國人在一起,如果你根本就不想有“下次”,也就沒有必要給予對方選擇的机會了,直接禮貌地拒絕就可以了。另外,筆者建議讀者朋友當表達不同意時,你我要盡可能在語气、語調和用詞上,柔和和禮貌一些。不要像某些人一樣,對上諂言獻媚,對下則盛气凌人和驕橫跋扈,想讓人以為全世界的真理都在他(她)一個人掌握之中,那樣是達不到与人交流的目的,只能讓人厭惡,英語中稱這些人為Snob。要尊重所有值得你我尊重的人們,并且不要墮落到和不值得你我尊重的人一個層次里。所以,表達不同意時,我們可以這樣說(并要伴以正确的、适當的語調):
◆ Don't you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你不認為這樣……更好一些嗎?)
◆ Shouldn't we consider... (我們難道不該考慮……)
◆ Oh, I am not so sure about that, because...(噢,對此我不太肯定,因為……)
◆ I'm afraid I don't agree, because...(我恐怕我不能同意,因為……)
◆ I'm sorry, but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you.(我很抱歉,但是我有不同的觀點)
在我們文章最后,還是讓我們回到本文開始的例子上吧。在我們的例子中,因為那位中國人簡短而干脆的拒絕,再加上沒有運用正确的語音語調,讓對方誤認為這位中國人粗暴無禮。其實,那位中國朋友完全可以這樣直率而禮貌的回答說:“我也非常希望能与你一起談一談。但是非常抱歉,我今天實在沒有時間。讓我們改天再暢談一番好嗎?”
大多數北美人,不但在意禮貌而直率地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而且出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表達觀點時也同樣有一些“禁忌”。那么讓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与讀者朋友一起探討“北美人表達觀點中的禁忌”吧。
作者 / 來源: 21世紀留學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