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生产的相机
直至战争结束后,徕卡公司才将Barnack设计的照相机投入生产,并在1925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Leipzig Trade Fair)上正式推出30台A型Leica照相机。这些35mm相机大都轻巧方便,无需像木造大型相机那样使用三脚架,它使摄影师彻底摆脱了笨重器材的束缚,以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诠释影像。而此时开始,徕卡相机正式在商场上发售。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是一手将徕卡A型相机推出市场的重要人物,后来的LTM(Leica Thread Mount,螺口型)相机都是跟随着这种机身设计一路发展的,后人为了怀念他的贡献,特别将螺口型徕卡相机成为巴纳克(Barnack)相机。
徕卡35mm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
事实上,Leitz(徕姿)工厂自1924年开始,就在“原型Leica”的基础上制造出A型Leica(又称为Leica I型)。A型Leica配有50/3.5口径的Elmar镜头,固定在机身上无法更换,机身也没有测距装置,使用时必须目测对焦。随后,leitz公司推出了使用康普(Compur)镜间快门的I B型相机。B型Leica共生产了5年,制造出大约1500台,直到1930年出现了C型Leica,方才告终。1930年,leitz公司生产了I C型相机,她最重要的变革是可以更换镜头。同时问世的镜头是Elmar 25/2.5广角镜头,以及Elmar 135/4.5长焦距镜头。A、B、C三款相机为Leica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统称为Leica I型。
当时的徕卡C型相机报道
1932年,leitz公司生产了具有联动测距的莱卡II型相机,又称D型。同时又生产了没有联动测距的标准型相机,又称E型。1933年生产了有慢速快门的III型。1935年生产了快门速度增加到1/1000秒的IIIa型,至此,莱卡已完全奠定了其性能和结构上的基础,此后的改进,都只是局部的事情了。1938年生产了IIIb型,又称G型,随后是IIIc、d、f型相机。1957年至1960年,leitz公司生产了螺口型徕卡的最后一种型号IIIg型。当然,徕卡早期的机型并没有介绍完,由于战争的需要以及小作坊的灵活性,其中徕姿公司也生产了许多各型号机型的改动版本。例如带“K”号专给德国军方使用的K250型,机身通常刻有“空军所有”、“陆军”以及纳粹鹰徽等符号。战后意大利、英国、瑞典等国家也小批量地定购过徕卡相机并在机身上刻有相应的符号。
这时,徕卡M3相机已问世,而同期推出的IIIg型是为了满足原有徕卡使用者在感情上和实际上的需要。至此,徕卡机型进入了堪称传奇的M系列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