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新手必看-----摄影速成 跟史密斯先生学构图(转)

Mao 2008-11-17 22:08:10 阅读 8442 来自: 澳大利亚
摄影速成 跟史密斯先生学构图一幅摄影作品与随手拍摄的“照片”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精心的构图。通过改变焦距、角度和相机的位置,从而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大小,从而产生视觉愉悦的效果,这个过程就是构图。学习构图必须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术指导,会有助于您拍出更好的照片。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您通过取景器或者显示屏取景时,不要仅仅把眼前的一切当作一片景物,而要把看到的一切想象成最终照片的效果。试着反问一下自己,如果改变一下焦距,再“拉近”一些,或者移动一下相机,拍出的效果是否更好?这时三脚架是很好的帮手,因为它能让你看到静止的图像,而不必费劲地去握牢相机。

构图是学习摄影的必修课,不同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构图技巧,所以本教程分成几部分,开始将给您介绍一些能立竿见影,使您快速拍出更好照片的基础知识,接下来逐步介绍一些高级技巧。

三分法则

最常用的构图技巧就是“三分法则”,其实三分法则很简单,请看这幅图片:





这幅照片拍得不错,曝光准确、对焦清晰、光线也不错,但是,请看一下下面这幅:





第二幅是否看上去更舒服些?很明显,雕像还是那座雕像,并且是从同一个位置拍摄的,但这样的构图更能吸引人。原因很简单,在这幅照片中,主体——雕像——不再位于画面的中心,而移到了横向幅面的右侧三分之一处,这种构图方式就是遵循了“三分法则”。





应用三分法则最好的方法是将整个画面横向和纵向均三等分,也就是在画面中画出“井”字形网格,如果将被摄主题放在分隔线——最好是分隔线的交叉点——上,这样拍出的照片看上去就很舒服。





三分法则用在竖构图上也很有效,尤其在拍摄风景照时,地平线的景物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分界线。





在拍摄人像时也同样可以应用三分法则,使模特靠近镜头的一只眼睛位于三分线的交叉点上,能让你的照片一下子吸引欣赏者的目光,使照片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许多数码相机在用显示屏或者EVF取景器取景时可以显示井字格,之前也许您对这些线条感到莫名其妙,现在应该明白它的用途了吧!利用这些线条,可以方便地遵循三分法则进行构图。





角度

初学者最常犯的构图错误也许就是拍摄角度错误。当你看到某个景物,觉得值得拍下来的时候,不要急急忙忙地按下快门,想一下是什么真正吸引了你,那么从怎样的角度拍摄才能把真正吸引你的那部分表现出来。例如:





这一堆水果蔬菜的确是不错的拍摄素材:光线很棒,色彩悦目,有一些有趣的形状和纹理,但如果就这么简单地拍摄下来所得到的照片就仅仅是“一堆水果蔬菜”而已,别无意趣可言。假如再靠近一点、角度再低一点呢?看看这样的效果:





能拍下色彩鲜红的草莓自然很好,但上图这样的构图则更加简洁,菠萝叶的颜色、形状都与金黄色的瓜果形成了对比,背景中的标签也微微模糊了,整个画面意趣盎然。





“降低角度”的建议同样适用于在给孩子们拍照时,跪下来,从与他们同高的角度拍摄,得到的照片将更比从你自己的高度随便拍一张迷人,因为你这时拍到的就只有孩子们可爱的脸。

在我做杂志编辑工作的那些日子,经常收到一些读者寄来的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有大量照片都是在河边拍摄的鸭子和天鹅。世界上有很多的鸭子和天鹅,但我在他们照片上所看到的都是雷同的样子,就像这幅照片这样:










在拍摄野生动物方面,成功的摄影师知道,如果要拍好动物照片就应该利用好周围的环境。如果你真的想拍好这些鸭子就应该向下图中这位先生这样尽可能贴近水面的高度,这样可能要冒着鞋子被打湿的危险,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你可以拍到与众不同的好照片 :




(0)
Mao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9条)

Mao 楼主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焦距的使用

利用变焦镜头,可以使构图更为方便。这是一幅看上去很“完整”的建筑照片,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





用广角镜头的确拍到了建筑物的完整外形以及所处的环境,但是,也有太多的东西被塞入了画面:汽车、树木、路标、路灯……这些杂乱的东西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削弱了对建筑的表现。





如果向后退几步,用长一点的焦距把杂乱的环境摒除在画面之外,则可以得到紧凑的构图,这样就不会再有东西分散注意力了。请注意画面中圆形玻璃大厅所处的位置,正好符合“三分法则”。



利用围框

利用环境中的特殊造型构成画面的围框,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成功构图技巧。利用前景中可将主体围起来的造型,可以进一步强调主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使用不好的话,组成围框的前景有可能喧宾夺主。

如果组成围框的前景没有特别突出的细节,主体又非常抢眼的话,这种构图方式可以非常成功。





这幅照片试图利用岸边的树木做大桥的围框,但显然不成功,因为树木的细节太多,抢了主体在画面中的分量。





同样是这些树木和远处的桥梁,改变一下焦距,让树木只留下稀疏的叶子,桥梁在画面中的比例增大,就取得了很好的构图效果。

在电影中,经常利用压抑的围框来渲染恐怖气氛,但摄影中不要去考虑这些,利用一些下垂的植物来做前景,可以使画面非常浪漫。





前景、主体和背景

当你透过取景器来观看你的拍摄对象时,很容易忽略画面中的其他物体。你也许一直注视模特的眼睛,担心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她会闭眼,从而忽略了背后的一棵树,结果照片上好像有一棵树从她的脑袋上长出来。你更容易忽略画面一角别人丢弃的垃圾,在取景器中它丝毫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在最后的照片上它会非常刺眼。

照片中除了拍摄的主体,还应该有前景和背景,这是画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摄影构图的巧妙之处就是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均衡的画面,从而使影像更加自然、有生气和有趣。





这是一座著名的古代石桥,是Dartmoor的地标。这样充满画面地把石桥拍下来相当简单,但,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拍下雷同的照片。这样的照片简洁明了,把石桥拍得也很清除,但过于直白,毫无特色可言。





如果在画面中增加一些前景,再移动一下位置,让草地和森林成为背景,情况就大不相同,在这幅画面中主体石桥与前景和背景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画面,交代出了石桥周围的环境。





简单地将这些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塞进一个画面看上去令人生厌,画面没有交代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准确关系。





选择一个不同的视点,给玻璃圆锥塔添加一些前景,画面更加均衡,当然,拍摄这幅照片时的天气也好了很多,但这是拍照时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构图问题,显然,构图的改变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更大。
回复 · 2008-11-17 22:08:22
Mao 楼主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透视

“透视”在我们的视野中无处在,我们平时对透视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是因为我们已经对之司空见惯。正是利用透视,使我们获得三位立体的视觉感受,使我们能区分近处的小牛与远处的“看上去很小”的牛之间的不同。透视是视觉感知的经验积累,曾经有科学家研究过世世代代生活在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因为他们在茂密的丛林中从来只能看十几米远,所以他们没有透视的概念,当他们刚刚走出丛林的时候,面对开阔的世界他们只有大小的感觉,却无法区分远近,经过很久的训练,他们的大脑才具备我们似乎生来就有的透视感觉。

透视可以让一幅平面的照片有纵深感。在摄影中有很多方式来表现透视,用广角镜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广角镜头近大远小的效果很明显。但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我们很少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人像特写,除非你对大鼻子特别偏爱。

最常见的透视效果是单点透视,利用广角镜头,一组线条会在远处汇聚成一点,配合边框的切割,使原本平淡无奇的风景变得生动而富有戏剧性。这种效果在被建筑物环绕的环境中特别明显,当然也可以用在拍摄道路、铁轨、隧道、河流、海滩等等所有有平行线条的风景。









在建筑摄影中也常常使用“双点透视”来使画面更有生气,拍摄时从较低的角度仰拍,纵向线条和横向线条都会产生汇聚,但汇聚点通常在画面之外。使用广角镜头会使这种效果更强烈,但多数广角镜头,尤其是变焦镜头往往会产生桶形畸变,线条变得弯曲。















再增加一个透视点的话会形成三点透视,这种效果可以使建筑物的纵深感和宏大感更强烈。这在低角度仰拍特别高大的建筑时效果强烈,当然从顶端俯拍也会有这种效果——如果你有机会尝试从直升飞机航拍的话。









另外一种透视关系在摄影中也经常用到,这就是风光摄影中常用的所谓“零点透视”。这种画面中没有平行的线条,所以没有明确的透视点,但是利用自然的曲线,仍然可以让人感觉到远近关系和三维形状。





与透视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视觉引领线条。当你第一次欣赏一幅照片时,你的视线很自然地被某些线条引导向画面中的某个区域,这个线条就是视觉引领线。巧妙利用这些线条,可以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表现的对象。

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我们的视觉对S形的线条特别感兴趣,如果照片中有S形的线条,则很容易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我们的眼睛会不知不觉地沿着S形曲线去欣赏。很多情况下可以产生S形曲线,例如河流、小溪、小径、道路、篱笆墙、海岸线等等。在人像摄影中,身体曲线、手臂、头发、衣缝等等都可以用作这样的线条。









在这个例子中,海边的小屋组成了一个生动的曲线,会将欣赏者的目光吸引到画面中来。





在风光摄影中,S曲线被用得最多,这个例子中,小溪构成的S曲线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处的一个小瀑布。





视觉引领线条并不一定非得是S形,在这个例子中墙壁形成的透视和地上水迹形成的线条将人们的视线汇聚到照片的焦点——远处的那辆自行车。利用视觉引领线条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突出需要表现的主体。





在这幅室内人像照片中,模特的手臂、头发组成的曲线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她的眼睛。





平衡

如果拍摄画面中包含不止一个主体,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画面占有均等的比重。这需要将相机放在合适的位置,使画面形成一种和谐的平衡。在技术上这需要多多练习,积累经验,而在艺术上这与美学修养以及个人的喜好有关。

作为一个的规律,让画面中的不同主体到边框的距离相近似是达到平衡的简单方法。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他们基于画面斜向对角线形成对称,这在拍摄双人像时很有效。利用对角线的对称可以避免简单的中心对称导致的画面过于雕琢、呆板。





这个例子中两条鱼与瓶子形成了对称,使画面得到平衡,从而产生和谐的视觉愉悦。你可以试着用手捂住瓶子再看看,画面立刻变得失去生气。





这幅照片是经过精心剪裁的,画面中谈话的两个人与马形成了对称,使画面得到平衡。画面中马离镜头近一些,体积很大,有了两个人的均衡,画面才显得自然、稳定。





在这幅婚纱中,斜向对称的构图虽然简单,但非常经典。现在很多婚纱照极尽花哨之能事,但如果您希望您的作品在30年后仍非常耐看的话不妨按照我的建议去拍摄。





动感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但如何在静止的照片上表现运动的主体呢?

一个表现动感的技术手段是所谓的“追随法”摄影,就是用比较长的快门时间拍摄,让相机的焦点跟踪运动的主体。但这种方法很难掌握,成功率只有大约十分之一。一个比较高明的方法是用高速快门来凝固运动的瞬间,而利用构图来表现动感。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在构图时让运动的物体看上去正在朝向画面的中心就可以了。举例说明:如果你要拍摄一辆从画面右侧开向画面左侧的汽车,就要让汽车位于画面右侧,使它看上去正向中心驶去,在左侧留下大片的空间。看看这个例子:





车子就要驶出画面之外了,似乎车手正在踩刹车。再看看这一幅:





在这幅画面中,车子前方留有足够的空间,画面均衡而且动感十足。你不妨看看那些专业体育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在汽车运动、划船和足球比赛的照片中,这种利用空间表现动感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黄金分割

最后来讲讲我很怕讲的一个东西:黄金分割。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不借助数学手段很难说清楚的一个规律。黄金分割有许多名称,例如黄金率、黄金比、黄金矩形等等,说来说去都离不开“黄金”二字,足见其重要性。





黄金分割讲的是矩形的长宽比,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矩形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愉悦感。上图包含了多种比例的矩形,你可以选出你最感兴趣的,或者说看上去最舒适的一个来。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高雅美学品味的人,对艺术和文化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如果你选择了其他,那么很遗憾,你可能看电视看多了。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黄金分割比例的存在,在全世界的建筑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影子,也许最著名的例子是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古希腊人供奉雅典娜的地方。神庙的正面正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率源于一个数学公式,这里我不想深入探讨,只要知道这个比例大概是1:1.618即可。在自然界中,这个黄金比例无处不在,从蜗牛的壳到树木的分叉再到人体的比例,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符合这个比例的更是不胜枚举,从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透纳、修拉、达利、蒙德里安……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佐证。





前面提到的构图三分法则其实就是黄金分割的一种应用。将拍摄主体放到黄金分割的位置,或者让画面中的分隔线处于黄金分割的位置,就可以产生视觉愉悦。

但是,要在摄影中很好应用黄金分割并不容易,首先画面的长宽比就不是,多数相机的画面比例是4:3或者3:2,而依照黄金分割,最佳比例大约是5:3,所以,你需要切裁你的画面。如果你能在取景时很好的安排构图,在随后的切裁中达到黄金分割比例,那么你的摄影水平已经很高了。





我的硬盘中有数千张照片,但我找出来的能够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构图屈指可数,这里有一张在Dorset的风景,在不加提示的情况下,你的目光很自然地会落在残塔上,并将注意力放在门拱那里。





如果画出提示线,你会发现这个画面完美契合了黄金分割的比例。

后记:

正如我一再强调的那样,上述这些所谓的构图法则只是一个学习指导,在摄影实践中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则可以帮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但这些并非铁定的戒律,采用或者打破这些规律,完全在于你自己,只要你能获得摄影的乐趣,这就够了。
回复 · 2008-11-17 22:08:42
tas2005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这个很有用噢
回复 · 2008-11-17 22:30:05
Anna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很好  收藏
回复 · 2008-11-18 00:54:47
rambler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认真的看完了.....::xt030::
回复 · 2008-11-18 06:45:12
宝宝的猫爪子 来自: LAN

举报

恩 认真地看了~~~
回复 · 2008-11-18 09:02:29
yxhu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嗯,重新复习了一下我上摄影班的时候所学了的东西.:loveliness:
回复 · 2008-11-18 22:12:11
Shaker 来自: 澳大利亚

举报

很实用~学习了~::xt030::
回复 · 2008-11-19 11:40:16
kaku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举报

又长知识了~
回复 · 2008-12-8 19:33:20